【亦城时报】把课堂搬到产线 把产线设在课堂 产教融合畅通人才培养通道 未来产业工人炼成记

发布时间: 2023年04月21日 文章来源:党委宣传部

2023年4月21日,《亦城时报》报道了我校产教融合畅通人才培养通道的做法,以下是报道全文:


“要大力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组建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跨区域共同体。”日前,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参观完开云官网入口登录网页版 (简称北电科)电信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和经开区企业共建的研发中心实践基地后,对“高校+企业”的高质量科研联合攻关和人才联合培养给予肯定。

“北京市劳模、SMC中国有限公司的数控专家张恩良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还有参与嫦娥探月工程的航天人彭国华……”北电科院长姚光业表示,学校正在推进职业本科教育,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高技能人才从这里走出。

“父教育而母实业”,这是我国近代著名企业家、教育家张謇的观点,也被普遍认为是当代“产教融合”基本路径的发轫。

如今,随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从产教结合到校企合作,再到产教融合,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正一步一步从蓝图走进现实。



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中试基地的一线岗位技术技能人才。 融媒体中心 张磊/摄


学堂通车间 教学和产业靠得更近

在北电科的校园内,停放着两架民航客机,这是北电科与订单企业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未来的“飞机医生”可以在此按照飞机维修岗位的实际工作要求,完成系统功能测试、可更换件拆装等综合技能训练。

“把课堂搬到实体飞机上,不仅有效解决了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学空间狭小、动手少等教学痛点和堵点,还实现了高素质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的培养。”据北电科航空工程学院副院长肖莹介绍,作为北京地区首家具备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培训资质的高职院校,自2019年起,北电科先后与国航、海航、东航等签订了订单人才培养协议,已有150余人成功申领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

通过实体飞机做课堂,培养航空高端技能人才只是学校产教融合的一个缩影,自与经开区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后,北电科创建了“依托经开区办高职、依托产业办专业”产城教融合发展新模式,整体打造七大专业群,并且逐一建立了专业与产业供求关系专业谱系图,建立“牵头专业+协同专业(或方向)+群外教学模块”的专业组合模型,初步形成了赋能区域高精尖产业发展的“五条线”,即汽车产业线、生物医药产业线、先进制造产业线、集成电路产业线、首都航空产业线。

其中,北电科汽车制造专业群与北京奔驰合作成立北京奔驰汽车制造工程师学院,共建北京奔驰大师(赵郁)工作室、企业现代学徒制中心,建设经开区复杂和异形件智能制造研发中试基地;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群与亦庄生物医药园合作共建北京亦庄药品生物技术工程师学院和“生物医药中试基地”,申报获批“经开区化药制剂和蛋白药物研发中试基地”,建设袁騉水处理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与世界五百强美国哈希公司共建水质监测中心,与科研院所合作组建“专业教师+企业人员+学生”技术团队,面向1140多家生物技术企业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机电技术专业群与国内外企业合作建立北京先进制造新工程师校企联盟,与西门子合作共建新工程师学院;电子信息专业群与中芯国际等企业合作,培养芯片设计、封装测试、设备材料、芯片应用等一线岗位的技术技能人才,与集创北方合作共建“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中试基地”和“张晋芳LED显示芯片技术技能工作室”;航空维修专业群与Ameco合作成立“航空工程技术学院”,建设“北京飞机维修工程师学院”。

截至目前,北电科先后建立3个经开区中试基地、北京市工程师学院、北京市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及4个企业现代学徒制中心,7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订单、现代学徒制学生占比超45%,就业率超98%,企业满意度超95%。目前,北电科形成了学研用一体化的新范式、新标杆、新高地。

产线与课堂的融合、产业与专业的对接,有效推动了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智造孕匠心为企业注入发展动力

2005年,北京奔驰正式成立。建厂几乎和人才建设同步,2006年,北电科便设立“奔驰班”,开始为北京奔驰订单式培养技术工人。

当时,德国奔驰和北京合作建厂的协议里,就有在北京找一所学校,订单培养高级技术工人的计划。而从北京奔驰工厂往北1.5公里,便是北电科,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学生培养,于是就有了“奔驰班”。

十几年来,校企合作的“奔驰班”从未中断,是学院校企合作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订单班。如今,订单班已经变成北京奔驰汽车制造工程师学院,累计为北京奔驰订单培养1000余名毕业生,北京奔驰30%的一线班组长均出自北电科,80%在职员工在学校参加技术技能培训,70%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巩森就是学院第一批订单生,毕业后去了北京奔驰,现在已经是企业的首席技师了。”汽车制造技术系老师李金义表示,在日常教学中,他十分注重“工匠精神”的传承。

“学校提出了‘七位一体’新时代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思路,形成工匠精神培育路径。”北电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在对学生培养中、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和教学过程始终;以校企合作淬炼工匠精神,以技能大赛锻造工匠精神,以大师教导传承工匠精神,以人文教育涵养工匠精神,以“五型教师”示范工匠精神。

在汽车工程学院钳工实训室的墙上,粘贴着学生们手绘的操作图,操作动作、文字描述都十分详尽。“学生们自己画的过程中就要思考,脑子里有这个流程才能在图纸上形象表现,画完还能加深他们的印象。”汽车制造技术系老师苟维杰说,“所谓的‘工匠精神’就是这样,一笔一画、举手投足都要精雕细琢。”

以赛促学是北电科培养人的一个重点落脚点。“学校通过实施‘校级、市级、国家级’三级技能竞赛体系,鼓励教师把技能竞赛项目转化成开放性的实践教学项目,作为常态教学开展,进一步通过层层选拔磨练师生的技能及品格。”学校相关负责人说,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据统计,2019年以来北电科学生参加各类比赛累计获奖397项,国家水平技能大赛获奖30项,北京市水平技能大赛获奖159项,北京市水平及以上创新创业类大赛获奖127项,均已提前超额完成“双高”建设指标。

企业家授课双师培育未来产业人才

4月初,北电科召开了一场以“解放思想识才聚才 实事求是爱才用才”为主题的人才工作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百度云ACG工业智能解决方案总监闫晓风,中国航发北京航科发动机控制系统科技有限公司加工中心高级技师陈莹,祥和世纪国际咨询(北京)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北京现代制造业职教集团机电与航空协作组企业方组长刘邦祥,北京鑫开元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高级顾问毕续海,中联资产评估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唐章奇5位行业专家接过了北电科院长姚光业颁发的聘书,成为了学校的客座教授。截至目前,北电科已拥有了一支由20名来自高校、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和技能大师组成的学校客座教授队伍。这支教师队伍参与到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中,不仅促进了学校与社会的广泛交流,实现人才资源共享,而且有效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学校教学科研水平。

“一直以来,北电科极为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接轨国际标准,学校通过开展与龙头企业的深入合作,聘请众多行业专家、技能大师走进课堂,有效促进了学生职业素养、专业能力的培养,实现了优势互补和双师结构。”据北电科党委副书记王玮介绍,学校通过深入校企合作,请大批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进入教学一线,对师生悉心指导、言传身教,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团队”,使课堂在充满产业文化、前沿技术和职业氛围的同时,对校企融合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质量提升给予了有力支撑。而早在2010年10月立项实施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中,北电科牵头成立包括81家行业企业和院校在内的北京现代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设立由55家企业参与的兼职教师工作站,与区域内知名企业合作建成14个“校企合作联合体”,实现校企共享设备、技术和人力资源;同时建设了资讯中心、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和人才调剂中心四大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融媒体中心齐美娟


【亦城时报】把课堂搬到产线 把产线设在课堂 产教融合畅通人才培养通道 未来产业工人炼成记



信息平台邮件系统图书馆开云手机版app下载官方教务系统书记/院长信箱开云体育滚球

【亦城时报】把课堂搬到产线 把产线设在课堂 产教融合畅通人才培养通道 未来产业工人炼成记

发布时间: 2023年04月21日文章来源:党委宣传部

2023年4月21日,《亦城时报》报道了我校产教融合畅通人才培养通道的做法,以下是报道全文:


“要大力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组建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跨区域共同体。”日前,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参观完开云官网入口登录网页版 (简称北电科)电信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和经开区企业共建的研发中心实践基地后,对“高校+企业”的高质量科研联合攻关和人才联合培养给予肯定。

“北京市劳模、SMC中国有限公司的数控专家张恩良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还有参与嫦娥探月工程的航天人彭国华……”北电科院长姚光业表示,学校正在推进职业本科教育,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高技能人才从这里走出。

“父教育而母实业”,这是我国近代著名企业家、教育家张謇的观点,也被普遍认为是当代“产教融合”基本路径的发轫。

如今,随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从产教结合到校企合作,再到产教融合,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正一步一步从蓝图走进现实。



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中试基地的一线岗位技术技能人才。 融媒体中心 张磊/摄


学堂通车间 教学和产业靠得更近

在北电科的校园内,停放着两架民航客机,这是北电科与订单企业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未来的“飞机医生”可以在此按照飞机维修岗位的实际工作要求,完成系统功能测试、可更换件拆装等综合技能训练。

“把课堂搬到实体飞机上,不仅有效解决了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学空间狭小、动手少等教学痛点和堵点,还实现了高素质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的培养。”据北电科航空工程学院副院长肖莹介绍,作为北京地区首家具备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培训资质的高职院校,自2019年起,北电科先后与国航、海航、东航等签订了订单人才培养协议,已有150余人成功申领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

通过实体飞机做课堂,培养航空高端技能人才只是学校产教融合的一个缩影,自与经开区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后,北电科创建了“依托经开区办高职、依托产业办专业”产城教融合发展新模式,整体打造七大专业群,并且逐一建立了专业与产业供求关系专业谱系图,建立“牵头专业+协同专业(或方向)+群外教学模块”的专业组合模型,初步形成了赋能区域高精尖产业发展的“五条线”,即汽车产业线、生物医药产业线、先进制造产业线、集成电路产业线、首都航空产业线。

其中,北电科汽车制造专业群与北京奔驰合作成立北京奔驰汽车制造工程师学院,共建北京奔驰大师(赵郁)工作室、企业现代学徒制中心,建设经开区复杂和异形件智能制造研发中试基地;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群与亦庄生物医药园合作共建北京亦庄药品生物技术工程师学院和“生物医药中试基地”,申报获批“经开区化药制剂和蛋白药物研发中试基地”,建设袁騉水处理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与世界五百强美国哈希公司共建水质监测中心,与科研院所合作组建“专业教师+企业人员+学生”技术团队,面向1140多家生物技术企业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机电技术专业群与国内外企业合作建立北京先进制造新工程师校企联盟,与西门子合作共建新工程师学院;电子信息专业群与中芯国际等企业合作,培养芯片设计、封装测试、设备材料、芯片应用等一线岗位的技术技能人才,与集创北方合作共建“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中试基地”和“张晋芳LED显示芯片技术技能工作室”;航空维修专业群与Ameco合作成立“航空工程技术学院”,建设“北京飞机维修工程师学院”。

截至目前,北电科先后建立3个经开区中试基地、北京市工程师学院、北京市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及4个企业现代学徒制中心,7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订单、现代学徒制学生占比超45%,就业率超98%,企业满意度超95%。目前,北电科形成了学研用一体化的新范式、新标杆、新高地。

产线与课堂的融合、产业与专业的对接,有效推动了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智造孕匠心为企业注入发展动力

2005年,北京奔驰正式成立。建厂几乎和人才建设同步,2006年,北电科便设立“奔驰班”,开始为北京奔驰订单式培养技术工人。

当时,德国奔驰和北京合作建厂的协议里,就有在北京找一所学校,订单培养高级技术工人的计划。而从北京奔驰工厂往北1.5公里,便是北电科,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学生培养,于是就有了“奔驰班”。

十几年来,校企合作的“奔驰班”从未中断,是学院校企合作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订单班。如今,订单班已经变成北京奔驰汽车制造工程师学院,累计为北京奔驰订单培养1000余名毕业生,北京奔驰30%的一线班组长均出自北电科,80%在职员工在学校参加技术技能培训,70%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巩森就是学院第一批订单生,毕业后去了北京奔驰,现在已经是企业的首席技师了。”汽车制造技术系老师李金义表示,在日常教学中,他十分注重“工匠精神”的传承。

“学校提出了‘七位一体’新时代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思路,形成工匠精神培育路径。”北电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在对学生培养中、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和教学过程始终;以校企合作淬炼工匠精神,以技能大赛锻造工匠精神,以大师教导传承工匠精神,以人文教育涵养工匠精神,以“五型教师”示范工匠精神。

在汽车工程学院钳工实训室的墙上,粘贴着学生们手绘的操作图,操作动作、文字描述都十分详尽。“学生们自己画的过程中就要思考,脑子里有这个流程才能在图纸上形象表现,画完还能加深他们的印象。”汽车制造技术系老师苟维杰说,“所谓的‘工匠精神’就是这样,一笔一画、举手投足都要精雕细琢。”

以赛促学是北电科培养人的一个重点落脚点。“学校通过实施‘校级、市级、国家级’三级技能竞赛体系,鼓励教师把技能竞赛项目转化成开放性的实践教学项目,作为常态教学开展,进一步通过层层选拔磨练师生的技能及品格。”学校相关负责人说,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据统计,2019年以来北电科学生参加各类比赛累计获奖397项,国家水平技能大赛获奖30项,北京市水平技能大赛获奖159项,北京市水平及以上创新创业类大赛获奖127项,均已提前超额完成“双高”建设指标。

企业家授课双师培育未来产业人才

4月初,北电科召开了一场以“解放思想识才聚才 实事求是爱才用才”为主题的人才工作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百度云ACG工业智能解决方案总监闫晓风,中国航发北京航科发动机控制系统科技有限公司加工中心高级技师陈莹,祥和世纪国际咨询(北京)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北京现代制造业职教集团机电与航空协作组企业方组长刘邦祥,北京鑫开元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高级顾问毕续海,中联资产评估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唐章奇5位行业专家接过了北电科院长姚光业颁发的聘书,成为了学校的客座教授。截至目前,北电科已拥有了一支由20名来自高校、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和技能大师组成的学校客座教授队伍。这支教师队伍参与到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中,不仅促进了学校与社会的广泛交流,实现人才资源共享,而且有效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学校教学科研水平。

“一直以来,北电科极为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接轨国际标准,学校通过开展与龙头企业的深入合作,聘请众多行业专家、技能大师走进课堂,有效促进了学生职业素养、专业能力的培养,实现了优势互补和双师结构。”据北电科党委副书记王玮介绍,学校通过深入校企合作,请大批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进入教学一线,对师生悉心指导、言传身教,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团队”,使课堂在充满产业文化、前沿技术和职业氛围的同时,对校企融合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质量提升给予了有力支撑。而早在2010年10月立项实施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中,北电科牵头成立包括81家行业企业和院校在内的北京现代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设立由55家企业参与的兼职教师工作站,与区域内知名企业合作建成14个“校企合作联合体”,实现校企共享设备、技术和人力资源;同时建设了资讯中心、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和人才调剂中心四大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融媒体中心齐美娟


【亦城时报】把课堂搬到产线 把产线设在课堂 产教融合畅通人才培养通道 未来产业工人炼成记

链接



官方微信:开云官网入口登录网页版

版权所有:开云官网入口登录网页版

地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凉水河一街9号

邮编:100176

京ICP备05039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12015

Baidu
map